首页1222 >> 认证要闻 >>新闻快递新闻快递 >> “十二五”将完善电子认证服务标准规范
详细内容

“十二五”将完善电子认证服务标准规范

文章内容

  “‘十二五’末,电子认证服务市场规模将突破8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的《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要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可靠电子签名认证体系,并在数据电文可靠性认证服务模式探索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被捐款引发安全担忧 

  私人账户里的钱,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笔一笔捐给了公益基金会。近日,支付宝用户莫名其妙“被捐款”事件在网上曝光后,引发网络热议。据了解,这类“捐款”疑是木马、钓鱼网站等恶意攻击,导致用户账户密码泄露。这让数亿中国网络用户再次对网络支付安全环境产生担忧。 

  工信部11月14日公布的《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当前,身份盗用、交易诈骗、网络钓鱼等各种网上安全事件的频发,与蓬勃发展的网络应用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有近1.28亿互联网用户遭遇过上述安全事件,初步估计损失超过150亿元,严重打击网络用户的信心,阻碍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 

  为此,工信部表示,将根据信息化发展对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需求,完善网络身份认证管理政策。 

  诸多法律问题待解 

  据工信部披露,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4.5亿,网络购物用户数量1.61亿,电子商务交易额4.5万亿元。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网络应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将进一步普及深化,到2015年,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将突破18万亿元,电子认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社保、医疗、保险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将逐步深化电子认证的应用,电子病历、电子保单等更多业务将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社会对电子认证服务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网络购物用户数量将迅速增长,网上交易活动开展更为频繁,在线招投标、电子合同签订与电子订购等业务将蓬勃发展。 

  但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也蕴涵着很多由电子认证服务法律制度滞后所引发的问题。例如,电子商务进行的无纸交易,这其中涉及到的电子发票、电子签名等新事物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问题还有待解决。此外,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怎样进行规范管理,其权利义务有哪些,如何追究其法律责任,这些问题均没有在现有的相关电子认证服务法律文件中得到了明确规范。 

  规范建设将明显加强 

  电子认证服务通过保障网络身份真实、网络行为可溯和数据电文可靠,为维护权益、追究责任、履行义务提供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是构建可信网络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与快速发展,电子认证服务对构建可信网络空间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为此,工信部在《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表示,到“十二五”末期,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身份认证服务体系,依托合法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网络身份认证服务覆盖全国,网点覆盖所有省份、延伸到中东部地区80%的城镇和西部地区60%的城市,有效数字证书数量超过1亿张,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在国家网络信任体系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加强。 

  对于电子认证服务法律制度滞后问题,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信部将根据信息化发展对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方面的需求,完善网络身份认证管理政策。研究制定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可靠性认定规则,为电子取证、司法鉴定和法律诉讼提供支持。进一步贯彻落实电子签名法,推动电子签名法与票据法、合同法、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衔接。促进电子认证服务在电子商务纠纷解决中的具体应用。鼓励采用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加大执法力度,促进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行业发展。

PRODUCT

PROJECT

SHIPPING & RETURNS

FOLLOW US

FOLLOW US

COPYRIGHT @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LED LAMP

城市选择

11:
333
222
111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