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
首页1222 >> 文章 >>文章/作品 >> 梦落在阿细跳月的故乡
详细内容

梦落在阿细跳月的故乡

文章内容


直到今天——2009年最美的金秋时节,我才知道我梦中向往的那个迷人的山寨,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弥勒县,她的名字叫可邑。

可邑,阿细跳月的故乡!

    也许,人生的记忆就是青春记忆。我第一次知道“阿细跳月”,正值青春,顷刻被那欢快、动听的旋律感染了,被那优美、激越的舞姿陶醉了。那是无数快乐的青年们在天安门广场拉起手,围成圈,尽情欢庆共和国生日的一个不眠之夜。集体舞是交错行进式的,一段乐曲结束,你的眼前就会出现新的舞伴的面孔。当时的我觉得对面的女生一个个都像阿细姑娘般美丽。从那时起,阿细跳月伴着我的青春,那么美好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偶有事由,这记忆便被撩拨起来。若干年后,听著名萨克斯演奏家范圣琦的音乐会,他的压轴曲目竟是《阿细跳月》。他把这支少数民族乐曲改编成萨克斯风,先后用高音、中音两支萨克斯演奏,十几个少年组成的萨克斯乐队重奏,高潮处台上台下一片欢腾,这其中自然包括我。当晚忍不住打电话给刚刚到家的范先生,要他演奏的《阿细跳月》CD盘,范老欣然应允。我知道,有一个美丽的梦已然在我心中升成。

若干年后的若干年后,终于,我的寻梦之旅就在这个秋天成行了。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把2009年年会和采风活动安排在了云南红河。展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小册子,“红河——七彩云南的缩影,梯田文化的殿堂,阿细跳月的故乡”赫然入目。不用说,我是带着怎样的兴奋踏上红河之旅的。

偏偏我们的行程把弥勒安排在了最后一站,就是说,我的梦要在整个采风活动的最后一天才能圆啊。有点郁闷。晚饭后,云南日报的杜京找到我说,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涛要请几个朋友中的朋友去湖边喝茶,她笑着说:“你被选中了!”

在宁静而美丽的南湖岸边一个叫墨脱酒馆的地方,“涛哥”——正像杜京说的一位年轻帅气的彝族宣传部长已在等候大家。喝茶间,我把对阿细跳月故乡的向往和刚才的“郁闷”说了,“涛哥”笑了,他善解人意地拿起手机打电话,叫来了《红河日报》社的总编辑何劲松,介绍给我说,老何就是弥勒县的阿细人,也是研究阿细文化的专家了,你的圆梦之旅现在就算开始吧!

老何果然了得,他几乎是唱着阿细彝族的民歌,给我介绍他的家乡的——“阿细跳月”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一说,古时其祖先以狩猎和刀耕火种为生。当先辈们砍倒树林放火烧荒后,为了抢时间,往往不等炭灰完全冷却就进行耕种,因而经常有人脚底被烫,便急忙抬起脚来,一边跳一边抖动,把粘在脚上的炭灰抖下来,嘴里还发出“阿啧啧”的声音,后来就逐渐演变为“阿细跳月”的舞蹈动作,直到现在跳舞时嘴里仍喊着“阿啧啧”。也有人说,“阿细跳月”是彝族为祭祀祖先“阿娥”和“阿者”,表达敬仰及怀念之情而自发创造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在“阿细跳月”发展过程中的1946年夏天,西南联大的部分师生来到石林,组织“奎山彝族舞蹈队”到昆明演出。“阿细跳月”首次进入城市就轰动了春城,闻一多、费孝通、楚图南等文艺界著名人士予以高度赞扬。据说,诗人闻一多把“阿细跳乐”顺手改成了“阿细跳月”,使这首古老的民歌更具诗意了……

到红河的第一个夜晚,我睡得很香,仿佛看见了阿细山寨的月亮……

红河好美!几天来,我们在蒙自品尝正宗的“过桥米线”;在与越南接壤的河口观看入关大潮;攀上举世闻名的元阳梯田感叹如诗如画,泛舟在石屏异龙湖上与“花腰新娘”对酒,歌声、笑声惊起鱼儿串串……

这天,我们的车队终于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向着我的梦——弥勒进发。随着美丽的秋色在车窗外闪过,我的心早已飞向了那神秘的阿细山寨。

“到了,到了!”看得出,大家都和我一样兴奋。远远地就看见村口的三座烽火台上插着红旗,强壮的阿细男人坦胸露背,披着坎肩,手持古老的兵器,列队迎接远方来客。阿细姑娘师苗用她那甜美的声音说:“可邑山寨欢迎您,欢迎您到阿细跳月的故乡来作客!”

欢迎仪式有点特别,每一位客人先要跳过脚下的火盆,然后饮尽阿细姑娘敬上的米酒。漂亮的师苗说,这样,进村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这“一家人”中的师苗,年龄只有二十出头,其实还是个孩子,她却已在镇里工作了,许多重要的接待任务,都由她来完成。在可邑村的民俗博物馆里,她用近乎标准的普通话介绍道,可邑村有7000多阿细人,村里保留着最原始的先基祭奠传统,是彝族创世史诗《阿细先基》流传最广泛的地方,现在已被列为省级彝族文化生态旅游村了。我问她会彝族语言吗?她点点头,骄傲地说,当然,我能写不少文字呢!参观间隙,她还告诉我一些解说词里没有的内容,比如阿细人崇虎为图腾,彝语中“嗤蜜蜜”就是“亲蜜蜜”,“阿里多”就是“欢迎你”。她还偏过头来,在我的采访本上扫了一眼,看我记下没有。“对了,”师苗说:“在我们阿细山寨,定婚最省钱了,男人一挑水上门拜岳父岳母,女人一担柴就能认公婆……”

本想和她多聊会儿,“师苗!师苗!”镇上的领导喊她,她一转身,很快消失在人群里,许久我都没有再看到她的影子。

古老的村寨,本来是恬静的,我们一行人东看看、西望望打破了这恬静。10岁的小姑娘陈湘,是可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带着弟弟在树下玩耍。我走近她,小姑娘懂事地让弟弟别闹了,等着我问她。“你学习成绩好吗?”我问。“有比我好的。”“能排在前几名吗?”她笑了:“差不多吧。”“你妈妈在干什么呢?”“在给你们做饭。” “没有客人来的时候呢?”“给我和弟弟做饭啊。”“怎么老做饭啊?”我故意逗她。小姑娘也笑了:“谁说的?妈妈还会种烤烟,要干好多活呢!”我们谈话间,已有好几位摄影记者把镜头对准她了。我说:“陈湘,你这么漂亮,能给大家跳个舞吗?” “晚上点火才跳呢!”

晚饭快结束时,出现了精彩的一幕:一位阿细长者,真的在一段树木上钻出火来!他把点燃的一支支火把分别交到客人手中,人们高举着火把来到宽阔的场院,欢腾的篝火晚会开始了!熟悉的大三弦和竹笛奏响了“阿细跳月”的旋律,无论男女老少都逐渐加入到跳舞的圈子中来,一圈变成两圈,两圈扩大成三圈,人们在尽情地跳跃着、欢笑着。

我却在欢乐的人群中寻觅着,我想找到阿细姑娘师苗和小陈湘,可就是不见她俩的身影。忍不住我问身旁一位阿细妇女,认识陈湘吗?“认啊认啊,她和我女儿龙敏一个班啊。”“她们不来跳舞吗?”“她们学习啊。我家龙敏考试班里第一呢!”哦,我想起来了,陈湘说的那个学习成绩比她好的同学,大概就是龙敏呗。我从心里祝愿阿细人的后代幸福快乐的成长!

不知是谁把我也拉进“阿细跳月”的队列中,天安门前的青春记忆又萦绕在脑海。在今天这个难忘的山村之夜,我的梦落在了红河,落在了弥勒,落在了可邑,落在了阿细跳月的故乡!

夜深了,淳朴的阿细乡亲一直举着火把,把我们送到村口的停车场。忽然,我的眼前一亮,我见到了那个苗条的身影,她正是在安排大家上车的师苗。我找不到她,原来她在一直忙碌着。我有点感动。灯火映照着师苗美丽的脸庞,她微笑着挥手向大家告别。我隔着车窗也向她挥手,只是不知道,她看到了吗?


QQ截图20180521161958.png



首页    ·    公司产品    ·    行业解决方案    ·    服务与支持    ·    新闻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0 muban - 生物科技网站模板.

城市选择

11:
333
222
111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